逢甲大學創‧藝‧術工作坊
創造●藝術●專業技術




藝術家+好奇的學生=無限創造動能
藝術家
學生策展人
校園實作裝置藝術
「創‧藝‧術」之理念
藝術與美感教育不只建構當下高等教育多元跨界整合發展方向與理論,同時亦試圖突破逢甲大學以工商科為主,人文藝術學科因而受到較多限制的困境,故提出一個美感跨域整合教學課程實作計劃─「創.藝.術」。
定基於走出教室的概念,以現有的授課教學為軸心,結合「創.藝.術」之微學分、工作坊與藝術講座,以集體創作CDIO─構思(Conceive)與設計(Design)具體實施(Implement)與操作(Operate)跨領域整合共學的方式來營造校園之生活美學空間。
「創‧藝‧術」之微學分、工作坊執行過程
「創.藝.術」計劃是透過老師、學生與專業藝術家合作的方式來創作,學生從做中學的方式來參與創作是活動設計的重點。透過美學分析、有創意的藝術思維與技術訓練結合所衍生出的動手實作設計,可以更清楚的看見藝術在做中學與跨域整合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運用互動學習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體察不同經驗如何由創造意義與完成作品並建構出寶貴的個人美感體驗。

成果展現
2021
作品理念│行走的時候,我們都很難去感受到大自然輕拂在我們身上的感覺,數千條的彩色繩子就好似樹幹延伸出來的氣根, 距離地面不到兩米的裝置,行走時這些繽紛的氣根輕拂在頭頂,與我們愉悅的交流及碰觸。
創作過程│由學生依據設計裁剪約1米8的彩繩,與藝術家在選定的區域架設鋼索並一一綁上去,形成彩色的氣根。
2020
作品理念│到了三十歲還是處男,似乎會變成魔法師。只要你感到孤單時,要記得魔法師們會在樹下引導著你。只要感到孤單,到瑪嗒嗒之樹下,拿起手電筒,抬頭仰望,尋找線索,或許就會得到瑪嗒嗒的祝福。
創作過程│裁剪出多枚特殊反光材質的瑪嗒嗒,妝點在高大的樹中,只有拿起手電筒照耀才能發現瑪嗒嗒的存在。
2020
作品理念│以【Art Can Help】 為主題,讓校園中更多的學生體驗Art for Healing 的可能,學習如何透過藝術創作、視覺傳達的路徑,將心裡的話說出來,透過實作建構出能夠反映人類共同心智的藝術語彙,第一檔櫥窗與展售空間展-「社會新鮮人/熱浪來襲」此次展覽由本校通識教育中心「創.藝.術」工作坊負責人鄭月妹老師策劃,邀請櫥窗藝術家廖敏君老師合作教學,帶領建築專業學院室內設計系所開設的「櫥窗與展售空間」課程,58位同學共同完成了9個櫥窗展示。
